长三角“绿金”峰会论道南京江北新区
发布时间:2019-05-05 来源: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 阅读量:

4月19日,长三角一体化绿色金融发展高峰论坛暨新金融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江北新区新金融示范街区举行。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蓝绍敏在会上为10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颁发了首批扬子江新金融智库专家聘书,并与嘉宾共同进行了江北新区创新金融生态示范区、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服务中心、绿色技术国际合作产业化平台的揭牌。紫金财险、伦敦科技城等15家国内外机构与江北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

 

\

 

新金融,产业是基础

 

去年,江北新区提出了“两城一中心”的建设思路,即以相关产业为核心的“芯片之城”、“基金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当时,江北新区给“新金融”下的定义是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绿色金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血脉,是城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今天的论坛上,蓝绍敏提出南京市、江北新区要发展新金融,产融结合是第一位。他表示,新金融首当其冲的就是创新,要加快推动金融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成环。同时加快建立科技推动金融创新、科技推动金融的良性发展格局,使江北新区成为泛长三角地区新金融中心城市,将高端金融资源与新金融业态集聚起来,迸发出新金融的活力。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有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珠玉在前,江北新区要想打造金融集聚区,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表示,制造业一直是江苏的强项。以这样的产业背景来促进新金融的发展,并反推智能制造的升级,是江北打造新金融中心的潜力所在。

 

事实上,产业的重要性一直很显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认为,中国经济在中长期进入了增长下行阶段,比起关注某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是否反弹,更需要关注的是有没有找到新的增长极、新的发展动能。

 

国创中鼎合伙人顾涤非则这样描述产业与金融的关系:产业是场景、是流量、是实际存在的需求,科技是去除场景中低效率的工具,而金融的背后是牌照,是一种运用资金的资源。三者合一,才是一个完整、高效的体系。

 

今日发布的江北新区新金融产业定位信息对此亦有所提及。在江北新区新金融产业发展目标与路径的规划中,力争分三步走在2025年将江北新区建设为新金融综合影响力最强的地区,达到新金融增加值破千亿。而路径的第一步,就是在2020年时将新金融的产业特征给塑造鲜明。

 

\

 

资源汇聚,开放的新金融中心

 

除了依托优质产业外,江北新区在新金融中心的建设上也积极引进国内外的资源,并尝试在机制体制上进行突破。

 

江北新区提出,要围绕江苏省企业“科技出海”,推动OSA和FT两类账户功能突破,吸引四类离岸金融机构,争取企业税收、转口贸易的政策突破,打造“一带一路”离岸金融创新中心。受持股比例放开、QDII额度提升等政策利好,外资保险、外资私募、外资银行迎来了新一轮来华布局的热潮,江北新区也将重点关注和招引。

 

此外,江北新区同时注重传统金融的增量吸引,例如在资管新规下衍生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具有规模大、能级高的特点,在新政策与新趋势的作用下也在积极谋求创新。

 

伦敦科技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StephanKuester在论坛中阐述了他认为科技能能发展起来的三大支柱,分别是与监管者的有效合作;技术出身企业家的技能;以及对于这些技术型企业家在财务、股权等方面的持续培训。

 

江北新区也在监管者职能上做积极探索。江北新区表示要打造全国首批金融监管沙盒,希望在获得银保监会的批准后以银行业为切入点开展监管沙盒试点,允许持牌银行机构率先开展金融创新。之后,在机构准入范围、业务准入范围、牌照申请绿色通道等方面不断探索沙盒机制应用范围的拓展。

 

论坛上,部门专家学者也对江北新区新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其他建议。例如鲁政委指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风险投资被放在了首位,可见重视程度。风险投资是以股权为基础,对于许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是信贷与债券无法做到的。这一块可以成为江北新区的发力点,也是对于科创板的呼应。

 

长三角一体化,江北新区需要“属地资源”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在去年11月时上升为国家战略。

 

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中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分析,从目前的地域经济特征来看,传统的重化工业、能源省份经济大幅下滑;西部地区增长较快,高于全国,而东部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各个区域内,不同省份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分化。

 

而用一体化来对冲区域之间的分化、同时要代表国家的实力和发展水平,赢得国际竞争、合作的主动权和战略制高点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认为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使命所在。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反映的是从前分割治理向协商化治理方式转变。以往,上海作为这一区域的龙头,更多的是发挥了对外开放的作用,而对内的带动作用不足。一些上海独享的国家政策优惠也无法被长三角地区其他省份吸收。

 

而现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向内的挖掘,这也是一体化下其他省份的机会。刘志彪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定位应该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区”,江北新区在位置上不处于对外的前沿,空间有限;但如果成为对内开放的载体、积极打造科创产业力量则意义重大。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黄江南也在论坛中提出了相似的论断。他认为,一个地区的资源一定要有“属地”概念,这个资源不光指自然资源,也包括制度、体制等。江北新区如果能充分做好科创力量的发展,那么这将成为江北新区最具竞争力的地方。